规章制度

澳门新葡新京加强产学研结合的若干意见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7日 点击次数:1694

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为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的指导思想,增强学院自主创新能力,为医疗卫生系统服务,结合我院实际,为了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工作的开展,现就我院产学研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指导方针,以“面向应用,适应需求,校企合作,共同教育”为基本思路,以建立产学研结合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以科研为先导,实施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为途径,坚持人才培养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重在人才培养;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重在服务教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重在社会效益。

二、基本原则

产学研结合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其主要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校企双方的资源交流与共享;二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全方位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以改善高职人才的素质结构和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办学模式。围绕这一办学模式,在产学研结合教学中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科研先导原则、共同育人原则、互惠互利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三、主要措施

学院对产学研结合实施“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的管理体制,学院负责编制和审核产学研结合的总体方案,各系部设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具体政策的落实。

1.建立激励性科研机制

在实践教、产、研结合中,科研工作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科研成果的多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院学术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学院师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学院应积极鼓励教师、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在时间、设备、资金上对科研攻关的教师和学生予以大力支持,在职称、津贴、以及评优评先时,向有科研成果的教师倾斜。

2.发展院办产业和建立实训基地

积极兴办产业实体,确立“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强调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在兴办产业的过程中,利用双方各自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发挥学院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学科优势,加大投入,逐步建成了集教学、科研、生产、示范为一体的实训生产基地,作为产学研合作项目研发的场所;同时积极开拓校外基地建设,通过顶岗实践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培养高等医学职业技能人才服务。

3.开展技术服务

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既能够增加学校的收入,又为社会提供了服务。一是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的转化,使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专业领域的生产实践。二是学院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假期或生产实习等空闲时间,开展技术推广、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技术扶贫等服务项目。三是通过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承担一定的生产和科研任务。四是利用专业技术优势举办培训班服务社会。

4.构建技能型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其专业设置要紧贴市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对准岗位,学生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在教学体系上应以综合素质为目标,以专业技术为核心,以综合能力为本位,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途径,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岗位要求为质量考核标准,依次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医学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应该做到:

(1)调整和改革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增大实践教学比重,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学分,把实践与理论课摆在了同等的位置上,并规定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均实行技能考核,严格要求,从教学制度上保证实践教学的到位和落实。

(2)调整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根据新技术教学体系的要求,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上始终坚持以综合能力为主导,着重强调知识系统性和严密性,把教学内容重点放在掌握并运用现有的理论方法及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上。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来设置课程,通过此种融合,有效减少了理论教学内容的重复,增多了实践技能课,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3)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办法

考试、考核内容要紧扣岗位需要,包括综合素质和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比如,在技能考核上,依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确立专业技能考核内容,在考核前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良好的技能成绩,成绩合格者,发给职业技能合格证。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和专业技能证。在考试方法上,既考理论又考实践,既考笔试又考口试,既要求单项考核合格,又要求综合素质合格,以保证学生质量。

5.建立高效的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倡导订单式培养。

各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科技研发工作,加大改革工作力度,要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倡导开展订单式培养,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调整与改革、教学实施、实习实训、考试考核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都要大力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要积极开展“订单式”教育,每个专业应有密切合作单位3~5家。同时要加强与企业主管部门的合作,拓宽行业领域。